《高等数学》是本科生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的定量分析能力,以及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优良的教学条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数学系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教学条件的改进建设,从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课程的建设到教学设备的配备,教学资源的建设等等,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1.师资条件
目前,高等数学课程已具有一支职称、年龄和学历层次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事业心强、教学效果好的师资梯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数学系安排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主讲教师治学严谨,经验丰富,教学认真,年富力强,主讲教师数量足够,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较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年终考核成绩均为合格或优秀。教学梯队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0人,梯队成员平均年龄40岁。课程组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同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共19个。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教研论文及学术论文50余篇。
2.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材建设。惠州学院高等数学教研室做为主要编写作者参与编写了适用于地方院校学生使用的、由全国优秀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规划教材《高等数学》。这套教材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适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合多所高校先进的教学经验;体现微积分基本思想在理、工科等领域中的应用。充分注意近几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内容的衔接部分做到拾遗补漏,以期大一学生得以顺利进入高等数学的学习状态。其观点较高、内容较新、保证基础、突出重点,对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基本训练等方面是一部非常好的教材。经济、管理类专业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微积分”(人大版)。
编写了学习指导书:《高等数学学习与解题指导》及《教与学―高等数学学习指导》。指导书的特色是:每节都有重点难点剖析,加强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每道例题均有解题思路的分析,每节均有小结,小结中指出解题方法规律,从而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这是针对性很强的参考书,对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有很大的帮助。几年来自编和使用了大量扩充性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使用。
3.多媒体教学系统
制作完成了《高等数学》PowerPoint电子教案。有一套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有必要地视听教材。通过这些教材建设,促进教学改革,为高等数学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教学条件。具备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设备及图书资料、教具模型、多媒体课件。
4.题库建设
建立了包含两万多道题、较完善的《高等数学》题库,内含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可随机生成满足不同要求、具备多种题型的考试题.有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考试方法。
5.建立«高等数学»教学网站
在惠州学院学院网上,“高等数学”已经挂上网,包括高等数学课程的相关资源、课程建设、教学条件、教学研究以及多媒体课件、授课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及答案、单元测验、考试题、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材与参考书目、考研辅导、考研真题、现场教学录像等网络资源。网络环境下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解决了数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经典内容与现代知识发展的矛盾,这与传统的数学课结合将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高等数学教学,利用网络的资源、试题提供、检查及交流手段、在线测试等,开辟出一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路.
6.参考资料及教学指导书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扩充性参考资料及教学指导书;包括:
1)《高等数学学习指导》张昕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
2)《高等数学》(上、下册)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微积分》朱来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
4)《数学分析讲义》(第4版)(上,下册), 刘玉琏、傅沛仁等, 高教出版社
5)《高等数学》•上/下册,刘光旭、张效成、赖学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高等数学》•上/下册,南京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高等数学》(理工类专业),杨伟传、关若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8)《应用数学》(理工类), 侯风波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
9)《高等数学》(工科类),邬弘毅、黄建国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10)《高等数学》(物理类),何柏庆等编,科学出版社,2007.
11)《高等数学》(经管类),王春珊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12)《高等数学 》( 财经类 ),金宗谱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13)《高等数学精讲精练》(与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步)•上、下册,陈启浩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4)《高等数学题库精编》(理工类),薛嘉庆,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15)《高等数学辅导讲案》,符丽珍、刘克轩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16)《高等数学解题方法与同步训练》,同济大学基础数学教研室,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17)《大学数学复习指导与试题解析》,陈仲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8)《高等数学解题过程的分析和研究》,钱昌本,科学出版社,1994.
本课程的教学条件优良,教学资源丰富,具有特色与创新,并不断更新和持续深化。随着学校的发展,本课程的硬件环境必将进一步改善,并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辅助教学作用。